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最新的凤凰平台网址 > 新闻动态 > 志愿军战士为防细菌弹要接种八次疫苗,有疫苗接种后三天吃不下饭
志愿军战士为防细菌弹要接种八次疫苗,有疫苗接种后三天吃不下饭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6:07    点击次数:109


1952年10月,驻扎在广东乐昌的142师被改名为公安11师,同时425团也改称为公安32团。

1950年11月25日,公安32团接到命令,即将奔赴朝鲜战场。这个消息让全团官兵倍感荣耀。在团司令部军务股担任文印员的申恩尧难掩激动之情,挥笔写下了一首短诗:“参军为解放,急行军入关,天津战役险,固安得觉悟。跨过长江南,打到镇南关。追击残敌路,剿匪在广西。今朝再北上,抗美援朝鲜。青春热血洒,为国献忠诚。”

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,我们进行了思想动员,学习了朝鲜日常用语,还做了防空演练,并发放了适合朝鲜冬天的保暖衣物。月底,部队从广东启程。出发时,战士们还穿着单衣,到汉口吃饭时热得满头大汗,衣服都穿不住了。但过了郑州,天气突然转冷,大雪纷飞。到了山海关,大家都穿上了新发的棉衣,可还是有几位广西的女同志脚被冻伤,连车都下不了。

部队连续行军72小时,终于抵达边境的安东市。这座饱受战火摧残的城市里,敌军的轰炸机频繁出动,在天空肆虐。

1952年12月5日晚上,部队抵达安东。由于乘坐的是封闭的火车,大家都感到非常疲惫,于是6日全体休息了一天。7日,部队即将跨出国境进入朝鲜。申恩尧特意撕下当天的日历作为纪念,并在背面写下:“今天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,下午我就要告别祖国母亲了。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后,我将竭尽全力为祖国、为和平而战。”

7号下午5点,队伍根据作战要求装备完毕,申恩尧也领到了一把驳壳枪。他们坐着封闭的列车经过鸭绿江大桥,河岸上驻扎着我们的高射炮部队。抵达新义州时,申恩尧忍不住回头张望,可惜天色已晚,什么都看不到了。

进入朝鲜后,车厢内一片寂静,没人敢说话,车窗紧闭,外面什么都看不到。旅途顺利,原本预计两夜才能到,但没碰上轰炸,铁路畅通,部队在8号早上9点就到了平安南道江东郡的三登站。说是车站,其实啥都没有,到处都是弹坑,白茫茫一片。下车后,部队急行军二十多里,赶到了团部所在的古柳里。

古柳里是个只有二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庄,紧挨着三座大山,位置偏僻,远离公路,因此还有房子幸存下来。而三登镇就惨了,被炸得连一间完整的房子都没剩下。刚开始几天,大家都借住在朝鲜老乡家里,同时忙着在山脚下修建隐蔽所。具体做法是在山脚挖出一米多深的坑,用大石头垒起一米厚的墙,再用松树枝搭成尖顶,这样既能挡雨又能防轰炸。

刚到朝鲜时,晚上敌机频繁轰炸,震得脸上直掉土,申恩尧连着几晚没睡好,后来慢慢适应了。洗脸喝水都靠一个叫三泉的地方,那里的水四季不断,冬天也不结冰。伙食说好也好,大米白面、罐头、果汁随便吃;说不好也不好,没有新鲜肉和蔬菜。手里有钱却没地方花,只能偷偷买朝鲜小姑娘卖的撅菜,因为领导不让,只能私下买。白天部队不能集体活动,怕被敌机发现轰炸。

美国在朝鲜战争期间投放了细菌武器,为了防止感染,从1953年2月6日到1954年5月16日,所有前往朝鲜的士兵都要接种八次疫苗。这些疫苗包括破伤风、霍乱、伤寒副伤寒的混合疫苗,以及鼠疫和斑疹伤寒等疫苗。有些疫苗注射后三天内不能进食,身体极度不适,甚至无法下床。接种时,部队会分批进行,以便有人照顾。

公安32团在朝鲜主要负责确保公路运输的安全顺畅。他们在鸭绿江到三八线之间每隔五里就设立一个防空哨,每个班负责两个哨点。每个哨点分为主哨和副哨,主哨站在路边,手里拿着红白两色旗,通过吹哨子来指挥车辆前进、停下或驶离公路;副哨则站在附近的山头上,观察敌机的距离和类型,一旦发现轰炸机就立即鸣枪示警。除了指挥交通,哨兵们还要定期巡查公路,清理敌机投下的炸弹和障碍物,遇到敌机时,他们也会抓住机会进行反击。

1953年1月14日下午5点,距离部队入朝已经过去38天,团部党支部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,专门讨论申恩尧的入党问题。会议现场来了四五十人,包括团长和政委都到场了。因为参会人员较多,会议地点选在了通信股的隐蔽部,那里有两张大炕。会议进行过程中,大家能清晰地听到远处公路桥方向传来的敌机轰炸和机枪扫射声,时不时还能看到刺眼的爆炸闪光。

申恩尧在1949年湖南芷江时期就递交了入党申请。后来因病住院,申请被搁置。1950年到1952年期间,党内进行整顿,暂停发展党员。到了1953年,党重新开始发展党员,申恩尧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批准的人。如果不是因为刚到朝鲜,任务繁重,还要修建隐蔽部,他的入党时间可能会更早。

支部会议最终全票同意申恩尧加入党组织,同时也指出了他存在的一些不足,期待他今后能够改进。1954年1月14日,经过支部会议的审议,申恩尧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。

申恩尧的单位是公安332团司令部的军务部门。他刚入党就被提拔为统计员,级别相当于副排长,还配备了一把加拿大制造的枪支。他的主要职责是统计全团的军事人员情况,这项工作涉及高度机密,需要每月向师部汇报一次。在战争时期,则要每三天通过电报向师部更新人员变动信息。

每月初,各连队需向营部汇报军事实力数据,涵盖人员编制、级别变动、武器装备、马匹车辆等增减情况。营部和直属连队则将这些信息上报给申恩尧,且报告必须由统计人员亲自递送,经申恩尧审核。申恩尧汇总后,先由股长审查,再提交团长审阅。团长和政委签字盖章后,申恩尧需在每月五日前亲自将报告送达师部。

在传送机密文件时,按规定必须有人护送,通常由通信股安排摩托车。但由于摩托车数量有限,只接送过申恩尧两三次。没有车的时候,申恩尧会在晚饭后步行十几里山路到公路哨所,通过哨兵联系车辆。战争期间,公路白天不能通车,以防敌机轰炸。师部位于32团以北150里的成川附近。正常情况下需要三小时到达,但敌机频繁破坏交通线,道路经常中断,尤其是成川这一段,是敌机重点轰炸区域。

申恩尧每次去送统计资料都会碰上危险。有一次,在离成川不远的地方,一颗炸弹把他前面的车炸毁了,差一点点就炸到他坐的那辆车。还有一回,他在成川山脚下一位朝鲜老太太家里讨水喝。等他从师部返回时,那座房子已经被炸成废墟,老太太也不知去向。

从成川到师部要翻越一座大山,交通不便,申恩尧通常独自穿着黑衣服徒步翻山。山上常有特务用信号枪与敌机联系。每次过山,申恩尧都会给手枪上膛,手指扣在扳机上,走在路中央随时准备开火,誓死保护机密数据,绝不让敌人得手。

翻过那座大山得花上两个小时左右,接着还得沿着河边走将近一个小时才能到达师部,到那儿时天通常已经亮了。负责人会热情地迎接他,安排他吃早饭、休息,下午再审核申恩尧的统计数据,晚上他就启程返回。如果师部有车经过成川,申恩尧就会搭车到成川换乘,要是没车,他就得自己一个人爬山去成川。又是一整夜的奔波,第二天早上才能回到团部。

1953年6月,贺龙带领的第三次"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"来到朝鲜。在一个下着小雨的清晨,申恩尧和战友们穿上雨衣,兴高采烈地走了十几里路,到一个大山洞里参加活动。那里的表演水平很高,精彩纷呈,让他们看得热血沸腾。

1953年7月27日,双方在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议,正式结束了战争状态。

那天,申恩尧和同伴们在基地里与朝鲜百姓一起欢庆胜利,唱歌跳舞热闹非凡。这是他们首次在白天公开聚会,车辆也能放心地在路上行驶。基地里也装上了电灯,夜晚不再需要点蜡烛了。

1954年刚开春,申恩尧跟着师部的车去平壤办事,顺便看了看战后的城市景象。整个平壤几乎被毁得不成样子,到处都是倒塌的墙壁和破碎的建筑。大同江桥的一头直接塌进了江里,有轨电车的轨道也被炸得七扭八歪,横七竖八地躺在坑坑洼洼的弹坑里。

虽然公共交通还没完全恢复,但街道上已经热闹起来,部分商家搭起了临时摊位做生意。他从平壤返回时,乘坐的是新开通的"志愿军专列",在三登站下车后回到了团队驻地。

1954年5月,部队驻扎在古柳里,团里为每个人都拍了张照片,申恩尧也在其中。拍照时,他站在山坡上,身后是朝鲜风格的石头屋顶房屋,再往后就是团部隐藏的指挥所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 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最新的凤凰平台网址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